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6)

一起优秀网    来源: 17xuexiba      2016-08-27       本文受益:      

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参考答案
1.描写了长门宫里雨声淅沥、寒气袭人、夜幕沉沉、宫门紧闭那种阴冷凄清的环境。“不学”二字,将失宠宫妃的泪痕不断与君恩断绝联系起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揭露出皇帝的无情无义。议论、抒情相结合,直率而又委婉,不仅写出了“怨”,而且也写出了“怒”。
【解析】无
 
2.将“二宫”对照,点明被打入冷宫与备受宠爱的天壤之别,对照鲜明。全篇无一“怨”字,但句句写怨,情景交融。表现了宫妃失宠后既怀念此前的受宠生活又对皇帝寡情绝义的哀怨怒恨之情。
【解析】无
【备注】【诗歌鉴赏】此诗以长门宫里失宠妃嫔的口吻来写,全篇不着一“怨”字,但句句在写怨,情景交融,用字精工,将抽象的感情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不失为宫怨诗中的佳篇。首句通过写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次句写长门冷宫里的妃嫔辗转反侧,想起昔日昭阳殿里的欢乐情景。三、四两句是全诗感情的凝聚点。诗中女子由往日的欢娱想到今日的凄凉,再由今日的凄凉想到今后的悲惨,抚今追昔,由彼及此,不禁哀伤已极,泪如雨下。
 
3.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句意进行判断。“疏陈四弊”,所以“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后都要断开,因“也”是句末语气词,故“国计虚耗也”不能分开,排除A项、C项;“策”意为方法,“令”意为让,故二者不能连用,排除B项。
 
4.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先帝不能指前朝皇帝。
 
5.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顺序颠倒,原文是“更望时时蓥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希望朝廷时时整顿兵马,一定要能渡过黄河作战,才能把住黄河防卫,一定要把住黄河防卫才能划江而安。
 
6.(1)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
(2)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趁着这个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出使。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明年:第二年;罢:罢除;(2)殁:去世;燕:燕地;因是:借此机会。
【备注】(参考译文)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初任韩城知县,成绩突出。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他三年内不曾入过内室,服侍母亲极尽孝心。十二年(1639)懋第升任户科给事中。他上书讲述了国家的四种弊病,分别是百姓贫困、兵力虚弱、群臣萎靡不振、国家财政空乏。又讲述了提高米价的办法,让天下赎罪的人家都出米赎罪,用盐制度恢复开中的老办法,让边塞的用户出粮充军粮。有一天彗星出现,朝廷下令停用刑罚,懋第请马上向四方传布诏书,又请求严禁将士剽掠,官府剥削百姓。他还请求散发铜钱、开仓赈济都城的饥民,收养婴儿。第二年正月,剿饷停征,懋第也请求赶快传达这个指示,唯恐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在头前已经征收,百姓得不到实惠。庄烈帝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第二年五月,福王即位,任用他为兵科都给事中,不久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等府。当时大清兵接连打败李自成,朝廷决定派遣使节跟大清和好,难于选择这样的人选。懋第的母亲陈氏死于河北,懋第想借此机会安葬母亲,便主动要求前往。朝廷于是任用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一起去,同时让懋第经营黄河以北,联络关东各部队。
懋第上书说“:我这次出使要祭奠先帝、先后的灵柩,查访东宫二王的踪迹。我既然当了使臣,势必不能兼领封疆事宜。并且绍愉是被我弹劾罢掉的官,不该再让他和我共事。一定要用我经营黄河以北的话,就请让弘范和绍愉出使,给我一支队伍,我和山东抚臣一道收拾山东等候命令,不敢再说北行的事了。如果用我和弘范北行,就拿掉我经理的官衔,只让我奉命前去就是了,请停下对绍愉的派遣吧!”
懋第身穿孝服进入都城,来后我朝让他住在鸿胪寺。他请求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没得到批准,就把祭品摆在住所里,哭并且祭奠了他们。然后就在这个月二十八日那天被遣送出都城。可是弘范向我朝请求让他亲自到江南招刘泽清等大将降附,留下懋第等不要放回。于是我朝从沧州追回了懋第,让他改住在太医院里。顺治二年(1645)六月,他听说南京失守,悲恸地哭了。他的弟弟懋泰以前做过吏部员外郎,投降过贼寇,后来投降本朝做了官,来探望懋第。懋第说:“这种人不是我弟弟。”把他给呵斥出去了。到闰月十二日,懋第和随行的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都因为不投降被处死了,而绍愉得以免死。
 
7.(1)DE
(2)①做人要有高远的精神境界,其核心,是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②做事情要有一种痴迷的态度,不论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去坚持(或:要经受住挫折的洗礼,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③做人要有远大的目标能够独立思考。
(3)司马迁、曹雪芹在作品写作之前,都有一个宏大而高远的目标,使得这些伟大的作品在诞生之初就在广度、深度、高度上超越了其他作品;其次,它们都耗尽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生命。因此说这样的作品能与天地共存绝非偶然。
“精神”即孜孜以求、坚忍不拔的精神(或: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
(4)挫折是成功者的试金石。
挫折告诉我们追求成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让我们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经历了挫折的考验,而获得的成功,也许才是一种让人能体会到生命重量的成功。正如谢晋所说,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要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挫折,要在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他的离开使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变得稀缺”错,大师本就稀缺;B项,目的不仅是表现人杰地灵,更是说他的精神世界的核心;C项,“从小就明确”不准确,“在家的支持下”不准确,文中可见他父亲并不支持。
【小题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地阅读原文,从中找出相关内容。答题区域主要在文章地三、六、七段。抓住“给我印象最深的”“他深有体会地说”“他豪迈地说”等提示性语言。
【小题3】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题先找出在文本中对应的段落也就是第五自然段。仔细阅读会发现司马迁、曹雪芹能写出与天地同存的光辉作品是因为这些作品都耗尽了作者的全部心血和生命,而这与谢晋的智慧正好构成了“精神”的内涵。
【小题4】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围绕挫折与成功的关系,紧密结合谢晋的话,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备注】无
 
8.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是西汉与东汉的不同之处。
 
9.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但没有罪恶感”错,原文是说:“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10.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不能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备注】无
 
11.(1)BE
(2)冯五爷形象特点:①文质彬彬,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表明他天资聪颖,才华出众。②盲目跟风,迷失自我。冯五爷擅长舞文弄墨,文才不凡,但他看见别人发财,就决意要经商,但是失败了。③懵懂无知,自作聪明。冯五爷自恃有念书人的能耐,动辄开除员工,亲力亲为巡查,亲自参与捉贼,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其实他对经商“一窍不通”。④对人失察,养虎为患。冯五爷依据小报告轰走除宁波胖厨子外的其他伙计,却看不透胖厨子当面作贼的真相,最后祸害自己。
(3)这样安排的作用:①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冯五爷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交代冯五爷一家人不是经商就是读书,为后文冯五爷弃文从商做铺垫。③交代冯五爷文采过人,与后文他的经商经历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小说主题。
(4)①读书人应把读书当做自己的信仰,既然选择了读书,就要坚持下去并不受外界物欲的干扰,在精神世界的追求中矢志不移。②文中的冯五爷之所以到最后连读书的人能耐还是不读书的人能耐都分不清楚,就是因为家境变迁、环境影响而弃文从商结果陷入了无奈和迷惑的悲剧之中。③我们所处的时代飞速发展,物欲膨胀,但我们不能像冯五爷那样放弃了自己的精神追求,我们应不浮躁、不跟风,始终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独立和洁净。④小说中状元楼里的胖厨子看似比冯五爷能耐,但是这种鸡鸣狗盗的小聪明是君子所不齿的,我们应摒弃不良习性,为人光明磊落。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A,“多次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文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C,“有很强的经商能力”夸大,他的这些考虑和选择说明他很聪明,也有一定的经商能力,但不能说“很强”;D,“冯五爷得知真相后三天没说话”是因为他因为这件事深受打击,心灰意冷。
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和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人物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概括性格时应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他人评价等侧面描写。本文开头是对冯五爷外在形象的描写,体现他的文人气质;接下来弃文经商的决定体现他盲目跟风;经商的过程体现他自作聪明,用人失察,并不擅长经商。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内容上一般是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凸显作品主题等;结构方面一般是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后照应等。首段介绍背景,有助于丰富冯五爷的形象,为下文他弃文经商埋下伏笔,并且首段描述冯五爷文采过人,与他经商失败的结局形成照应,凸显作品主题。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探究题,答案开放,但要言之成理。答题时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理解“念书得信书”这句话的内涵,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冯五爷“连念书的人能耐还是不念书的人能耐都弄不清”的原因,评价他没有心思念书这种做法的对错,并联系现实提出正确做法,给出合理建议。
【备注】无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http://www.17xuexiba.com/yw/
一起文库网    优秀网    www.17xuexiba.com             [责任编辑:学习吧]
一起学习吧 |   优秀网 |   考试热点 |   高考地图 |   高考网 |   志愿填报 |   文库下载 |   高考查分 |   安全教育平台

  学习吧手机版   优秀学习网 备案号:闽ICP备16004255号-1 懒人考试网

本站所有资料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1 一起学习吧,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