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一起学习吧高考网为你带来山西大学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请考生们多多关注本站为你提供的第一手考试资讯。
山西大学附中
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9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40分钟 考查内容:以综合为主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切入点
王展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范畴,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播的业态和形态都发生了变化,如何运用新思维、新手段去更好地塑造与宣传国家形象,赢得国际支持、保护国家利益,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国家战略问题。据统计,近两年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新媒体已成为主流方式。67%的民众选择了新媒体而非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来了解中国。
国家形象传播须走本土化策略,使其感到我们是“命运共同体”。我国以往的文化传播方式,常常是一种灌输式、说教式的传播,很难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信服。新媒体时代,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一定要走本土化策略,要让别国民众读得懂、听得明白,还能产生共鸣感,这样的传播才是有效率的。新媒体时代,要走全媒体策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和多种平台来传播国家形象和信息。我们提供的信息产品一定要符合该国民众的信息接受特点和需求,即要用别人的话来说自己的事。
我们通过新媒体宣传国家形象时,还要让对象国民众感到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多对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进行报道,使报道更具针对性、亲和力和公信力。虽然国与国之间有各种利益冲突,但也面临着共同的危机和挑战,当今各国民众更珍惜世界和平,更关注气候环境变化,更关注人自身的命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是命运共同体。积极探讨如何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如何把欲望过度膨胀的人变为更加平和的人,构建出彼此尊重、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样的国家形象输出才会更令国外民众感到认同与亲切。
中国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深度融合”,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要适应“互联网思维”。新媒体作为互联网的代表性新媒介,草根性和开放性是其最大的媒体特性。当前中国或国外的民众,都是看新闻用互联网,听意见用微博,分享链接用微信。各国民众通过移动终端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传播,甚至有一种“全民皆记者”的传播趋势,这也增强了公众对舆论信息公开度、透明度的渴望。无形中,新媒体创造出了海量信息流,进而形成了一个有着强大意见论坛性质的“民间舆论场”。
目前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民间舆论场”,往往在塑造和宣传国家形象上,比官方舆论场拥有更多的民众支持率,传播更高效。针对这一传播新规律,如我们的中国概念已渐渐成为一种全球文化现象和全球概念,这也为我们通过新媒体的“民间舆论场”来宣传国家形象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其实,我们若利用好传统传播优势资源,用新媒体的思维来讲中国故事,就可以走出一条全新的宣传道路。比如,我们可以推广国家形象的视频,将一些中国人物故事、中国企业故事、中国品牌故事制作成微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
(《人民论坛》2016年第23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新媒体崛起的背景下,塑造与宣传国家形象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其目的是赢得国际支持和保护国家利益。
B.新媒体时代,我们不能拘囿于传统媒体传播国家形象,而应该走特色的本土化策略,与他国民众共同分享传播信息,引起他们的共鸣。
C.我们通过新媒体宣传国家形象时,传播信息时体现了针对性、亲和力和公信力,让他国民众感受共同的危机和挑战。
D.我们在塑造和宣传国家形象上,充分利用民众支持率与传播高效的特点,而官方舆论场则显得滞后,没有相应支持率。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上,出现了全新特点,新媒体占主流,超过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67%的民众通过新媒体了解中国。
B.新媒体时代,我们传播国家形象与信息,须符合该国民众的信息接受特点和需求,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进行传播。
C.国家形象传播,我们应与各国民众共同考虑珍惜世界和平、关注气候环境变化、关注文化体育等,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
D.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要适应互联网思维,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草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加强两者之间深度融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国家形象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范畴,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其灌输式、说教式的特点难以征服不同背景的民众。
B.我们可与他国民众构建“命运共同体”,相互尊重、合作双赢。可与他国民众共同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共同话题,有利于国家形象的传播。
C.当前中国和国外的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和智能手机了解信息,增加了公众对舆论信息公开度、透明度的渴望与期盼。
D.因为传统传播有着优势资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来传播中国人物故事、中国企业故事、中国品牌故事等微视频,走上全新宣传道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
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
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满江红
[宋]范成大
罨画
①溪山,行欲遍、风蒲还举。天渐远、水云初静,柁楼
②人语。月色波光看不定,玉虹横卧金鳞舞。算五湖、今夜只扁舟,追千古。
怀往事,渔樵侣。曾共醉,松江渚。算今年依旧,一杯沧浦。宇宙此身元是客,不须怅望家何许。但中秋、时节好溪山,皆吾土。
【注】①罨画:色彩鲜明的绘画。②柁楼:船上操舵之室,亦指后舱室。因高起如楼,故称。
8.上阕中“月色波光看不定,玉虹横卧金鳞舞”两句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阕中的“宇宙此身元是客,不须怅望家何许。但中秋、时节好溪山,皆吾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错1空扣1分,扣完为止。)
①《劝学》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又要重视学习的句子是“ , ”。
②《劝学》中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 , ”的后果。
③《师说》中用“ , ”阐述了自己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
④韩愈《师说》中用“ , ”两句分析指明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也正是这种心理,使得从事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⑤看到大鹏鸟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⑥《逍遥游》中庄子列举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说明生命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东西,以此表现“小年”的两句话是“ ,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http://www.17xuexiba.com/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