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 (A牛腩 B韦编三绝 C名媛)
2.A (B青山绿水 C制胜 D部署)
3. D (与虎谋皮,与老虎商量要老虎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喻指一定办不到。)
4.A(B.缺少主语,去掉让;C.语序不当,应该改为“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D.有歧义,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是指《欢乐喜剧人》还是《中国喜剧星》有歧义)
5.B (A上联末尾仄声字“美”对下联末尾的平声字“和”;B“桃花扇”是喜剧,用来演唱的,也是千古绝唱;C“忠奸”对“喜怒”)[来源:学科网]
7. 【答案示例】1:副校长言行欠妥,违反校规,以权压人,对人不尊重。参考示例2:教室管理员做法欠妥,执行校规机械生硬,态度强硬。参考示例3:二者言行都欠妥。双方的态度都比较粗暴强硬,彼此缺少理解沟通,不能换位思考。(明确自己的观点,得1分;两点理由,各1分)(2)参考示例1 某副校长:“师傅,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还有一点没讲完,请您再等两分钟好不好?”参考示例2 教室管理员:“老师,很晚了,要不下堂课接着再讲,行吗?”(或“老师,您太投入了,真不忍心打断您,不过已经很晚了,您看还继续吗?”)
7答案:. 图书目录是一种记录书名著者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图书时使用的工具书。
二、现代文阅读
8.A(B.“我国主动嵌入低端环节”错。原文为“我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嵌入全球价值链。”C原文为“商品或服务价值” D 强加因果。)
9.B(原文“要求我国原先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10.①增强创新动力提升竞争优势。(1分)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1分)③改善产业服务和配套环境。(1分)(学生如果根据文章末段的两个角度回答,最多得2分。)
11、对比。(1分)既增加了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又深化了主题,留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引导读者更加深入的思考。(2分,情节和主题两方面各1分)
12.(3分)专心研究学术:一向躲在书房里研究古典文学,对社会上学术商业化一无所知。学术水平较高:半个月完成《大明宫秘史》讲稿,且被认可。保持学者操守:虽然在金钱名誉面前也曾一度动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既得利益,并撰写《大明宫历史面目还原》论文。(答出1点给1分)
13.(4分)对讲坛上是马教授而不是齐教授感到愤怒;对齐教授费了那么多功夫把成果拱手让人的愤怒;对齐教授辜负了全家人的希望,擅自放弃即将到手的金钱感到无比愤怒。(答出1点给1分,两点3分,3点满分4分)
14.(5分。观点1分;分析4分,围绕内容和主题,各2分)
参考:以“讲坛”为题好。马教授之流的走红、齐教授之属的冷寂、百家讲坛节目的讲授内容,都引发人们的深思:讲坛该讲什么?怎么引导观众?该题目发人深思,有沉重感,深化本文的主题。
15.(5分。观点1分;分析4分,若不结合文本分析最高2分)
观点一:学者负有保持学术纯净的责任。联系齐教授的行为,并可与马教授对比。
观点二:学者以专业能力获取报酬无可厚非。联系齐教授的专业能力和家庭经济情况。
观点三:政府应以高薪养护学者的清正。联系齐教授家庭经济情况,也可与马教授对比。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16.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异:感到奇怪的意思。
17.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副词,表将要,将近/连词,表让步,尚且,还;B.代词,他/兼词,于此C.都是介词,意为“因为”;D.连词,表转折,意为“但是”/连词,表因果关系。
1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根据“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可知,两人是在武王建立周朝后隐居的,而不是在武王发兵时,对其劝谏不成就隐居了。
19.答案: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对两处得一分,错一处扣一分,漏一处扣0.5,扣完为止,其中“岩穴之士,趋舍有时”,可断可不断,断了断,都不给不扣)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关键是要读懂文意,先根据一些语气词,划分大的区域;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结构,明确分句间的停顿。
20.答案:(1)有道德的人最担心的是死后名声不被传扬。
(2)我是非常怀疑(困惑)的,如果说这便是天道,那这天道究竟合理呢?还是不合理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1)“疾”“没世”“称”各一分(2) “惑”“倘”“是…非…”解释各一分,句意通顺合理一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谁!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从这种情况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为善之人。”那么,象伯夷、叔齐,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而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永远穷困潦倒,连糟糠都难得饱足,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又怎么样呢?盗蹠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吃人的心肝,凶横残暴,聚集党徒数千人横行于天下,竟然活到高龄而死。他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有些人操行不规矩,专门违犯法律,而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子孙都保有丰厚的产业。那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邪道,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奋力去做,反而遭受祸殃的人,是多得没法数的。我是非常怀疑的,如果说这便是天道,那这天道究竟合理呢?还是不合理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http://www.17xuexiba.com/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