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起优秀网    来源: 17xuexiba      2016-09-20       本文受益:      

温馨提示:手机用户请点击下方“原网页”或“电脑版”进行查看本文,效果最佳! 一起学习吧为你带来考后第一手资讯及试题答案,以下为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6—2017学年度小学期高三年级小二调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
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            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C.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2. 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礼文来维系。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这表明当时
A.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      B.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C.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      D.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
3. “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材料反映出
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
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
4. 春秋时期的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材料中所说周朝
A.王室力量雄厚     B.四方诸侯雄起    C.实现天下一统   D.王权依托神权
5.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6.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7. 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8. 西周时期,各王国都城的道路宽度、城隅高度、城门数量、城邑规模、规划形制等,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得僭越。以规模而论,诸侯只能建立一个国都,其大小亦依爵位高低而定:周王城方九里,公七里,侯五里,男三里。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说明各诸侯国经济实力不平衡   B.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西周时期确定了完备的都城建设规划
9. 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①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武王伐纣有比较确切史实依据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C.西周具有非常浓厚的神权色彩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11. 《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鍭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12.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13.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14. 《诗经·大雅·荡》载: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这主要说明
A.文王意在寻找周代商的合理依据        B.先秦时期已注重历史借鉴功能
C.历史传承应与现实政治统治结合        D.历代王朝都汲取前朝灭亡教训
15. 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
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        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
C.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
16.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7. 据统计: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的75%,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近90%是在1949年后培养出来的。这一现象表明
A.“大跃进”运动波及教育领域             B.高等教育制度发生了变化
C.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                D.政府轻视人文学科的发展
18. 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双百”方针                    B.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C.不利于文艺繁荣                        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19.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20. 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21.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22.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 “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意在
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3. 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A.晚清社会不同阶层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用性  
B.革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强大的社会风潮    
D.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一场政治运动
24.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25. 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革命的推动                   B.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制度环境的大变化
26.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7. 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写道:“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陈独秀的这一看法最有可能形成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新文化运动初期
C.五四运动前后           D.国民大革命后期
高考历史模拟题  http://www.17xuexiba.com/lishi/
一起文库网    优秀网    www.17xuexiba.com             [责任编辑:学习吧]
一起学习吧 |   优秀网 |   考试热点 |   高考地图 |   高考网 |   志愿填报 |   文库下载 |   高考查分 |   安全教育平台

  学习吧手机版   优秀学习网 备案号:闽ICP备16004255号-1 懒人考试网

本站所有资料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1 一起学习吧, All Rights Reserved.|